- 专家问诊,提供专业建议
- 急速响应,体验省心
- 根据需求灵活定制解决方案
何时走出国产动漫的怪圈?
标签:何时走出国产动漫的怪圈? 2017-7-28 作者:任品
五六十年代始,我国国产动画百发齐放,1922年我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翻开史页的那刻起,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优秀制作团队见证了我国动画产业的辉煌。动漫产业的雏形与成长是基于动画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的。
拨云见日:国漫产业潜力无限
首先无非是制作技术和画工,中国虽整体比不上世界第一阶段的日本欧美,但是中国的动画制作技术却一直在进步。比如视美动画,尽管在早年被指出缇可系列作品有抄袭之嫌,不可否认的是视美动画在视觉处理上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中国在2D动画的技术水平实际距日本差距不大,日本大部分动画甚至是中国代工,而我国缺乏的原画师人才,也会随着市场的繁荣渐渐补足起来。而3D动画更考验技术,我国与之还有一定差距,但历史巨制《秦时明月》以及《画江湖》系列的日臻成熟也在不断突破自身。
其次近几年IP的繁荣和产业链的逐渐成熟为国产动漫带来了市场。有妖气作为掌握IP资源的平台,通过自身或融资等方式打开一体龙服务。国内部分像《十万个冷笑话》《魁拔》《全职高手》等可以日漫和轻小说媲美的作品也是相当优质的。
抄袭之风:动画产量第一的泡沫
纵观我国国产动漫,抄袭之风盛行成灾。前几年炒得沸沸扬扬的《心灵之窗》被指有百分之九十的镜头都与新海诚代表作《秒速五厘米》相似。制作方表示:“中间制作方可能由于赶工期,完成得比较仓促,加上我们的作品在分镜头方面设计得不是很详细,把关不够严格,导致出现了这一严重问题。”(呵呵哒!)
高产量带来动漫繁荣的假象却如同泡沫一般脆弱得不堪一击。不管是不是为了国家的政策补贴,不能改变的本质问题是我国作品的商业化权利和DVD等商业行为模式都未成熟。
进退两难:商业还是艺术?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创作方与投资方关于作品走向的矛盾。投资商不一定都了解动画片的制作,但是制作人员也没有贴身为投资商的利益去考虑,双方都没有站在整体利益上去思考。国产动漫里有不少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质量的作品,如果制作公司只是一昧地低估观众的审美趣味而不断制作诸如猫猫狗狗的劣质低成本动画来赚取政府的政策补贴的话,那么只会让我国的动漫产业出现大龄观众不买账,受众群体只有没有审美能力的低幼龄儿童的恶性怪圈。
如今我国国产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可其中也不乏急功近利产生的弊端。 国漫产业的市场运营和政策改进需要一定时间过程的推进,这是一个必然经历的阶段。如果在现阶段国漫产业各方重视到问题的根本并且不断突破瓶颈,国产动漫的未来也是指日可待的。
摄影服务暂无最新文章查看全部推荐文章>
推荐人才
免责声明:
网站文章均由网站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仅供学习与参考, 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