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问诊,提供专业建议
- 急速响应,体验省心
- 根据需求灵活定制解决方案
整合营销传播案例
标签:- 2017-11-17 作者:任娩婷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整合就是把各个独立地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这些独立的营销工作包括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服务等。战略性地审视整合营销体系、行业、产品及客户,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整合营销策略。包括旅游策划营销、****等相关门类。
整合营销传播案例
案例一:加多宝的“对不起”体 加多宝花费10多年时间将租借来的“王老吉”商标打造成国内驰名的凉茶品牌。由于商标使用权到期,所以要将其交还广州药业集团。将商标交还广药之后,为了延续此前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加多宝通过文案技巧向消费者暗示,现今的加多宝凉茶就是从前的王老吉凉茶,但是这种打“擦边球”的模糊说辞遭到广药的起诉。2013年1月,法院判决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等宣传用语。 眼见大势已去,加多宝的营销团队该怎么做呢? 传统做法不外乎是:从舆论上痛斥广药不正当竞争,玩文字游戏改广告词继续宣传,从法律上反诉广药垄断霸权,声明要上诉等。但是,老百姓无所谓谁是谁非,也不关心市场竞争——这些事情太无聊了! 2013年2月4日14时,加多宝官方微博开始“泪流满面”,连发4条哭诉微博,以“对不起”体表明自己的立场。每张“对不起”图片上都有一句话,每幅图片中都有一个哭泣的小宝宝。 对不起!是我们太笨,用了17年的时间才把中国的凉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乐的品牌。 对不起!是我们无能,卖凉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对不起!是我们出身草根,彻彻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对不起!是我们太自私,连续6年全国销量领先,没有帮助竞争队友修建工厂、完善渠道、快速成长…… 加多宝的这4幅“对不起”图片,调侃对手,正话反说,表面上是道歉、自嘲,实际上是喊冤、抗议,这种向公众示弱,向对手示强,笑着自揭伤疤示人的风度,立刻博得了大众的同情。不到2小时,“对不起”迅速成为“刷屏王”,被转发4万多次,获得评论1万多条。 加多宝这次“喊冤”微博的配图堪称经典,含泪哭泣的小宝宝们充满了委屈,让人瞬间产生怜悯之心,不少网友喊出了“宝宝,加油!”的口号。 加多宝推出“对不起”体后,广药推出了“没关系篇”,可口可乐推出了“都怪我篇”,百事可乐推出了“别闹了篇”,网友推出了“无所谓篇”等,热闹非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微信收费”事件 微信要吸引用户,就需要具有市场热度,让大众持续关注、不断谈论。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制造一个“微信收费”的话题,就会有很多人反对,就会议论纷纷、热热闹闹,就有媒体免费传播,必定能吸引大众的关注。 2013年年初,腾讯制造的“微信收费”话题,似乎“地球人都知道了”。在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论坛等场合,到处都是关于微信要收费的传言和讨论,很多人都在痛斥通信运营商,力挺微信,运营商成为众矢之的,而腾讯则从昔日互联网行业的“公敌”变成了需要同情和保护的弱者。 事实上,从没有哪家通信运营商说过要对微信收费,只是腾讯自己“担心”运营商要收费。用户已经向运营商交了移动数据流量费,运营商绝对不可能再向用户收取“微信费”;即使收费,也是由运营商向腾讯收取,或者由腾讯向用户收取。但是,腾讯就是不说明“到底是谁要收费”和“是否要向用户收费”。腾讯高管表示:“微信作为基础服务,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因为用户已经在流量上付了最基础的费用。”其实,这种说法可能会误导大众,让人觉得腾讯不想收费,有人逼着腾讯向用户二次收费。这样一来,公众的认知变成:运营商要收用户的钱,大家要团结起来,与运营商大干一场,阻止运营商收费。 腾讯通过“示弱”将运营商推向公众的对立面,吸引大量愤愤不平的用户替自己反对运营商;而自己作为“弱者”,收获了大家的同情。无论是否真有其事,能否维权成功,广大用户与腾讯共同反击“垄断魔头”的难忘经历将大大增强双方的感情,使微信的用户量迎来又一拨爆炸性的增长。
案例三:蒙牛向对手“示弱” 1999年,牛根生创立了蒙牛。当时,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是伊利,蒙牛名不见经传。要想提高蒙牛的知名度,只能出奇制胜。蒙牛把标杆定为伊利,打出“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口号,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蒙牛,产生“蒙牛似乎也很大”的印象。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市民一觉醒来,发现呼市主要街道上的300多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激起千层浪,“蒙牛”成了呼市市民热衷谈论的话题。人们记住了蒙牛,也记住了蒙牛是“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未散之时,呼市的300多块“蒙牛”广告牌却在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此案最终也未能告破,但蒙牛却利用这一事件再次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 广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对手应该无可奈何了吧。于是,蒙牛在冰淇淋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 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竞争对手的刁难和打压,他硬生生地捆绑行业老大,借老大之势,同时以“弱者”之姿博得舆论的同情,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太阳的后裔》大热背后的推手 韩剧《太阳的后裔》很火,演员宋仲基更火。可你确定能叫得出他在剧中的名字吗? 这个问题是芒果TV的一个小伙伴对笔者提出来的,除了有那么一丝对爱奇艺收视狂潮的醋意外,其实也透露出了一个信息——在韩剧大热的背后,有一股营销力量在左右。 讲个励志故事,***的最佳路径 2月24日,以中韩首次同步周播方式上线的《太阳的后裔》,在爱奇艺上才播了4集,话题量已经接近20亿,而视频的点击量则超过了3亿。到3月14日第6集上架,已经成功实现平均每集1亿点击量的空前热力。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然而,就这么一部讲述特战部队海外派兵组组长刘时镇和外科医生姜暮烟,在韩国和派兵地区之间往返相爱故事的韩剧,为何能够激发如此强大的话题量呢? 颜值够高?男女主角宋仲基和宋慧乔,国人并不算陌生,早前剧集也未见如此火爆;剧情够棒?第一集刚出来,话题就在网上火爆,这1/16的剧情就如此有看点吗? 其实除了在上架前后,播出方通过结合微博、微信上的意见领袖进行KOL(关键意见领袖)营销外,更为关键的是,它运用了刷一个爆款所惯用的法则——讲一个剧情以外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中韩首次同步周播。而在舆论的演绎中,这个故事里被重点释放出了以下几个元素:爱奇艺以单集约150万元,总计2400万元的版权价格引进该剧,创下韩剧引进价格新纪录;为打开中国市场,采取同步周播,打破韩剧边拍边播的传统模式,配合广电“限外令”中“先审后播”的规定;国内影视公司通过入股的方式,渗入韩方制作工作在剧集的创作流程中…… 而这些元素通过传媒的有效释放,更加增强了剧集和国内观众之间的亲密度,而且难免会在潜意识中夹杂一定的自豪感:“看,连韩剧都中国造了,而且造得这么好!”类似这样的“励志”故事,先期为剧集的火爆做好了预热铺垫。哪怕中方公司对这部剧集其实没有什么实质贡献。 这几乎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常见规则。类似的如生鲜电商中的爆款——褚橙,消费者吃的是橙子,消费的却是褚橙背后传奇企业家褚时健的励志故事;如2015年最火爆的国产电影《大圣归来》,则是用打破国产动画的低幼定位,让成年人可以自在地去影院看动画为初始卖点;即使是乐视电视、锤子手机之类的智能硬件,厂商在推出之时也首先效法乔布斯,穿上圆领衫牛仔裤,开一个相声专场式的发布会,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怀和梦想。 在剧集或产品剧透之前,先用受众都能听得懂,并且可能激发起瞧一瞧欲望的故事来打动他们,哪怕这个故事和产品的质量好坏没有本质关联,已然成为一种常态。而且,最容易被消化的故事则是励志。 当然,要从舆论夸奖的好货,变成真正的爆款,还是要用户体验后真的觉得货好才行。 电视购物,从爆款到同款的“互联网+” 如此用心经营一个爆款,仅仅只是通过它来拉动爱奇艺的付费用户数,将是一个不划算的买卖,爱奇艺留有后手。 据媒体报道,因为《太阳的后裔》只在周三、周四更新,爱奇艺在其他时间开始了延伸产业链掘金。《太阳的后裔》播出后,爱奇艺商城同步推出了宋慧乔、宋仲基剧中同款商品,爱奇艺商城通过连通美国亚马逊、日本亚马逊、梅西百货等海外电商渠道,提供一站式购买。 这一电视购物的互联网版并不新鲜。同样坐拥电商和影业两个互联网市场的阿里巴巴,就曾做过类似的从爆款到同款的试水。 2015 年年初,东方卫视热播剧《何以笙箫默》与天猫达成合作,观众边看边购买剧中同款商品,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据公开数据显示,《何以笙箫默》“边看边买”页面上线第一天,就有近300 万名用户体验,女装商家的页面流量是活动前的10 倍。不过销售数据却很惨淡,大部分商品月销量仅一两位数,最高不过三位数。 然而,此次爱奇艺的“山寨”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在本身电商基因并不这其实也是在影片中诸多商品植入的包围圈里,用新颖而高效的上妆解决方案,以浓郁的时尚气息来征服渴望个性时尚的新兴女性的关键所在。
以上就是关于整合营销传播案例的三个优秀例子。
营销创意传播暂无最新文章查看全部推荐文章>
推荐人才
免责声明:
网站文章均由网站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仅供学习与参考, 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